胭脂貼牌加工
從遠古時代起,胭脂就是女人們非常喜歡的化妝品,它本身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古代制造胭脂的主要原料是紅花,也叫紅花胭脂,是我國漢代以來記載頻繁并經常使用的藥物、染料和美容化妝品的原料。
起源于埃及的紅藍花,約于漢代由中亞傳入我國,此花為色澤紅潤鮮美,所以匈奴人將其采制成顏料,用于婦人美容。在紅藍兩個詞中,胭脂也是匈奴語稱呼的譯音和演變(匈奴人把女人叫“閼氏”,生長著紅藍花的山名叫“焉支山”)。
紅藍花在魏晉以后得到了廣泛的種植!褒R民要術”中等專業學校開列了一篇關于紅藍花栽培技術和胭脂制作方法的論述。據稱,該花瓣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后由整朵摘下,再置于石缽中反復淘洗,淘去黃汁后即成鮮艷的紅色顏料。
女人化妝臉部的胭脂有兩種:一種是用絲綿蘸紅藍花汁做成的,叫做“錦燕支”,另一種是用細小的花片做成的,叫做“金花燕支”。
約至南北朝時期,人們在這種紅色顏料中又添加了牛髓、豬胰等物質,使之成為稠密潤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寫為“胭脂”,“脂”字便有了真正的意義。
古羅馬時期的歐洲,海藻使蒼白的臉頰染上了玫瑰紅色,古代的赫梯人利用辰砂,古希臘人利用植物的根使臉頰染上了顏色。
直到現在,紅色顏料才有了今天的地位,紅色顏料主要是從自然,動物,礦物質中提取的。當代胭脂所用的色素主要是一些無機顏料和藥物、化妝品允許使用的色素。